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倪海厦讲经络笔记,以及倪海厦经方经验总结大全100方中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。
本文目录一览:
- 1、倪海厦针灸课笔记(19)足厥阴肝经
- 2、倪海厦《人纪系列针灸篇》笔记之1.手太阴肺经
- 3、倪海厦《针灸》笔记1-4:十二经的井荣俞经合穴和五行生克
- 4、倪海厦《针灸》笔记1-5:任督脉与经络腧穴上
- 5、倪海厦《针灸》笔记3-1:足阳明胃经上
- 6、倪海厦《人纪系列针灸篇》笔记之10.手少阳三焦经
倪海厦针灸课笔记(19)足厥阴肝经
1、在针灸很强了以后,因为针灸的涵盖范围有十二经络,同时呢,五脏的所有的东西,比如说,肝是青色的,肝主东方啊什么,心脏火……南方是火啊,主赤色。这针灸里面都讲的很详细。十二经络本身是直接跟到脏腑有关系,所以比如我们有足厥阴肝经,足少阳胆经,足太阳膀胱经,足少阴肾经。
2、气血每天十二个时辰(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戊、亥)二十四小时在十二经脉内流动不息,循环灌注,分布于全身内外上下,构成了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。其流注次序为:从手太阴肺经(寅时)开始,如下图顺时针依次流至足厥阴肝经(丑时),再流至手太阴肺经(寅时)。
3、倪海厦的足太阴脾经课程笔记概括如下:脾脏在中医中扮演着谏言者的角色,负责指出身体的不正。脾脏与胰脏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一体,胃与脾是相表里的脏腑,胃负责外在消化,脾则主内藏。气血的平衡对健康至关重要,脾主四肢肌肉,肌无力、筋无力或骨节无力可能暗示脾的问题。
4、阴陵泉位于膝盖内侧,不接触骨头,是脾经合穴,对于治疗水肿、膝关节风湿和小便失禁等症效果显著。针灸时,深度需根据患者病情灵活调整。 地机穴与三阴交配合使用,双侧施治,能强化土的滋养功能,尤其在消炎镇痛方面效果显著。
倪海厦《人纪系列针灸篇》笔记之1.手太阴肺经
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它的循行路径分为体表循行和体内循行。中医理论认为,经络的走向与其所主治的脏腑密切相关。
经渠穴:肺经经穴,(经主喘咳寒热)属性为金,肺经本身就是金,所以经渠就是肺经本穴,可以配合肺俞跟尺泽。太渊穴:肺经俞穴 有时症时找俞穴:半夜一点到三点咳嗽或者醒了睡不着就是时症,用俞穴治疗。穴性属土,土生金,所以太渊是肺经的母穴,虚症用太渊,如久咳一个月以上为虚。
深入探讨《人纪》第三章的针灸篇,我们领略到了中医的智慧,它将天人合一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,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。
午时为11:00-13:00,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,其他的时辰自己推一下,或者去网上搜索下也很方便。人的脏器对应十二时辰,十二时辰又与十二月份遥相呼应。肺为天幕,横膈为地,肾为水在下,肝为木在水上,此为水生木,脾土在横隔,心属火,在天幕下方土地上方。
倪海厦《针灸》笔记1-4:十二经的井荣俞经合穴和五行生克
1、倪海厦老师的《针灸》笔记详细解析了十二经的井、荣、俞、合穴以及五行生克理论。首先,他将学习顺序推荐为《针灸大成》到《金匮》,强调了理解经络前的基础概念。十二正经包括六阳经(如手阳明大肠经)和六阴经(如足太阴脾经),井穴、荣穴、俞穴和合穴是每个经络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2、井、荣、俞、经、合,五行法则的智慧结晶:井穴,冬季的象征,针对寒性病症如关节炎,犹如冬日暖阳,温暖病痛。荣穴,夏日的活力源泉,针对夏季疾病或面色不佳,提供生机与恢复力。俞穴,时间的守护者,根据病症出现的时间选择,如调理疲劳或消化问题。
3、此外,在针灸疗法中,五行生克关系的应用亦有其重要的意义。考试大网站医师,整理针灸医家将手足十二经四肢末端的穴位分属于五行,即井、荣、俞、经、合五种穴位,分属于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,临床上即可根据不同的病情,运用五行生克乘侮规律而选择穴位,进行治疗。 同样,五行的生克关系,对于精神疗法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。
倪海厦《针灸》笔记1-5:任督脉与经络腧穴上
倪海厦《针灸大成》课程开始介绍任脉与督脉。任脉,如同女性的孕育之源,是所有阴经的汇聚之处;督脉,是所有阳经的汇聚之处,位于背部脊椎,不可轻易受损。脊椎受损案例包括椎间盘突出手术后病情反而恶化,以及疫苗接种导致脊椎弯曲,破坏督脉,缩短寿命。颈部长期倾斜也是督脉受损的迹象。
深入探讨《针灸》笔记中的任督脉与经络腧穴奥秘,让我们揭示中医针灸的非凡智慧。任督二脉,阴阳之枢,女性以任脉主生育,阳气之源在督脉。
、前顶、顖会与上星穴: 百会往前一寸半是前顶。 平常下针时, 百会前一寸半,后一寸半, 左一寸半、 右一寸半, 都是加强百会的效果。 下头针时,病人要躺着,百会前的五分处斜刺,刺到百会穴。针在头骨和头骨之间。用手顺着督脉,一路摸弧度转上去的第一个凹点就是神庭。
倪海厦《针灸》笔记3-1:足阳明胃经上
足阳明胃经是人体经络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,它的循行路径与功能对理解人体的健康有着关键作用。通过理解经脉的循行,我们可以更好地记住它们的顺序。例如,头维穴作为胃经的第一个大穴,位于头部的额角发际直上0.5寸,头正中线旁开5寸。
足阳明胃经脉起于鼻梁,过鼻子两侧,上入齿中,环唇,下交承浆,出大迎,循颊车,上耳前,过上关穴与胆经相交,循发际至额颅。别支循喉咙入缺盆,下膈,属胃,络脾;从缺盆下到乳中,经过腹部到到达气冲,入大腿正面髀关穴,直下到膝盖骨,过小腿到脚背,到第二指的厉兑穴,足阳明胃经走完。
足阳明胃经,生命之枢 胃经,这条贯穿人体的经络,从足趾延伸至头部,沿途45穴,犹如营养与活力的输送带,沿着四肢的脉络流淌。五行智慧融入其中,厉兑穴对应金,内庭穴代表水,陷谷穴象征木,解溪穴则为火,而足三里象征土,共同构建起胃经的五行平衡。
如果说,插提法比较痛,我们用捻转法,那足阳明是这样下来,一直到我们的脚趾头。那我们在做的时候,胃经是这样子走,我们是逆气而泻,很快的转过去,让它慢慢回来。意思就是让气回头,这是逆气而泻。当做完六次以后,就把针转过来。针尖的方向对着痛的地方。
倪海厦《人纪系列针灸篇》笔记之10.手少阳三焦经
三焦经和心包经一样的,夏至到冬至属性是火。冬至到颤胡谈夏至属性是水。手少阳三焦经的气血流注时间是晚上9点至11点。它一共有23个穴。第一个关冲穴:三焦经的井穴,用于昏迷和急救,针刺放血。还可用关冲穴治疗急性咽病咽痛,左侧咽喉痛刺右手关冲,右侧咽喉痛刺左手关冲。
肺部的保护也不容忽视,通过调节情绪来强健肺功能 1 深入探讨《人纪》第三章的针灸篇,我们领略到了中医的智慧,它将天人合一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,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。
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,出属心包络,向下穿过膈肌,依次络于上、中、下三焦。 循行路线从胸中分出,沿胸浅出肋部,至腋下三寸的天池穴处,向上至腋窝下,沿上肢内侧中线入肘过腕部,入掌中的劳宫穴处,沿中指桡侧至中冲穴处。
关于倪海厦讲经络笔记和倪海厦经方经验总结大全100方中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?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