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全集(倪海厦伤寒论16集教学视频)

希望站

今天给各位分享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全集的知识,其中也会对倪海厦伤寒论16集教学视频进行解释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,别忘了关注本站,现在开始吧!

本文目录一览:

倪海厦伤寒论笔记(一二四)

伤寒论第109条辨:伤寒发热,啬啬恶寒,大渴欲饮水,其腹必满,自汗出,小便利,其病欲解,此肝乘肺也,名曰横,刺期门。【原文解释】伤寒病者出现发热症状,同时感到厌烦并恶寒,极其口渴想要饮水,腹部会出现胀满感。如果患者能够自动汗出,且小便通利,那么寒热、口渴、腹胀等症状将会缓解。

伤寒论第109条辨:伤寒发热,啬啬恶寒,大渴欲饮水,其腹必满,自汗出,小便利,其病欲解,此肝乘肺也,名曰横,刺期门。【原文解释】 患伤寒病,发热,啬啬然厌恶风寒,大渴而想喝水,病人必定会感到腹满。如果自动汗出,小便通利,其寒热、渴饮、腹满等症就将要解除。

张仲景黄帝内经的第31篇热论归纳起来,把它分成六经辨证。开始犯表,表就是太阳,太阳寒水保护我们不会丧失体温,寒水位于皮里,正常状态是不断更新代谢。若伤寒,旧水停于此,则不代谢。 太阳之为病,脉浮,头项僵痛而恶寒。--阴阳脉,寸为阳,尺为阴。

倪海厦伤寒论笔记(一五一)

1、伤寒论第137条辨:太阳病,重发汗,而复下之,不大便五六日,舌上燥而渴,日晡所小有潮热(一云:日晡所发心胸大烦),从心下至少腹,硬满而痛,不可近者,大陷胸汤主之。

2、伤寒论第92条辨:病发热,头痛,脉反沉,若不差,身体疼痛,当救其里,宜四逆汤。原文解释:病人发热、头痛,脉不浮而反沉。若症状不解,身体依然疼痛,表明体内免疫系统虚弱,应先治疗内部虚弱,可使用四逆汤。

3、伤寒论第92条辨: 病发热,头痛,脉反沉,若不差,身体疼痛,当救其里,宜四逆汤。原文解释:病人发热头痛,脉不浮而反沉,如果症状不解,身体依然疼痛的,也应当先治其里虚,可用四逆汤方

4、伤寒论第46条辨证:太阳病,脉浮紧,无汗,发热,身疼痛,八九日不解,表证仍在,此当发其汗。服药已,微除,其人发烦目瞑。剧者必衄,衄乃解,所以然者,阳气重故也。麻黄汤主之。太阳病,脉浮紧,表明感受了寒邪,无汗发热,身疼痛,这是太阳病的典型症状。

倪海厦伤寒论笔记(一二五)

伤寒论第110条辨:太阳病二日,反躁,反熨其背,而大汗出,大热入胃,胃中水竭,躁烦,必发谵语,十余日,振栗、自下利者,此为欲解也。故其汗,从腰已下不得汗,欲小便不得,反呕,欲失溲,足下恶风,大便硬,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不多,大便已,头卓然而痛,其人足心必热,谷气下流故也。

倪海厦伤寒论笔记(七六)

伤寒论第67条辨:伤寒若吐若下后,心下逆满,气上冲胸,起则头眩,脉沉紧,发汗则动经,身为振振摇者,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。原文解塌滑释:伤寒病人,在经过涌吐或攻下治疗之后,可能会出现胃脘部气逆胀满,气上冲胸,站立时头晕目眩,脉象沉紧。若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汗法以发其汗,则可能影响经脉,导致身体振动摇摆。此时,宜用苓桂术甘汤主治。

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全集(倪海厦伤寒论16集教学视频)

伤寒论第67条辨: 伤寒若吐若下后,心下逆满,气上冲胸,起则头眩,脉沉紧,发汗则动经,身为振振摇者,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。

伤寒论第154条辨: 心下痞,按之濡,其脉关上浮者,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。大黄黄连泻心汤方:大黄(二两)、黄连(一两)。上二味,以麻沸汤二升渍之,须臾绞去滓。分温再服。【原文解释】病人感到心下痞塞,但按之柔软,其脉象关部浮的,用大黄黄连泻心汤主治。

关于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全集和倪海厦伤寒论16集教学视频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?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

声明:本站所有数据均来自网络,如有错误请联系站长修改,侵权的请联系删除!

目录[+]